close

 

一直都沒想過會找到一個買金融股的完美理由,但最近因為與海外合作的關係,會不定期的有一些海外進帳的關係,讓樂樂意外的找到了買金融股的完美理由。

 

給了對方一個最常使用的銀行帳號。不過對方很可愛,並非匯款外幣給我,而是匯台幣給我。反正是額外賺的,也就懶得去管了,只是沒想到,第一筆款項進來時,還得去簽名並支付200元的手續費。這下可好,感覺接下來的幾個月都逃不了這200元手續費。如果合作順利且超過一年以上,好像2400元就這樣莫名飛掉了。

 

也查過了如果匯款到pay pal再匯出到自己的銀行帳號,只有匯到美國帳戶或是玉山銀行的部分,才能免除手續費。不過,其實自己也是真的很懶得到處開戶,因為以後要關閉帳戶的時候真的會忙死了。

 

另外也查了幾時間比較大型的銀行的海外匯入手續費,發現台銀、澳盛、花旗、都是固定的200元,其他銀行大多是200起跳,最多會收到800元。

 

既然無法規避手續費,只好想辦法賺回這2400元的手續費囉。可惜樂樂主要使用的銀行並無上市上櫃(咦,這樣講是不是已經透露了是哪間銀行啊?),所以只好選一檔過去10年股息股利發放都很正常的金融股來彌補我的手續費損失囉。一張2XXX的金融股一年可以拿到的股息股利折算回現金大約會在2000元左右,股價高時自然會再多一點,不過,如果累積到5張金融股的時候呢?10張的時候呢?100張的時候呢?

 

說真的,其實不管時代如何改變,利率高或低、景氣好或壞,銀行該收的手續費根本一點也不受這些改變的影響,既然橫豎銀行都要跟客人收取各式各樣的手續費,而且銀行的營收當中手續費這塊的收入其實占比並不小,也就是說,從海外匯給自己的款項銀行要收手續費,何不反過來當銀行股東,讓銀行發放的股息股利,成為補貼手續費的幫手呢?

 

每個人對於投資方式或是目的都不相同,相信也沒有人喜歡賠錢跟損失,但投資世界中的黑與白、零和一,有時候與我們想要的會很不同。雖然這次有了一個完美買進金融股的理由,但是,當這個完美的理由消失的時候,也該順勢脫手,以免賺了股息股利,卻賠了價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樂樂 i 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